登录  注册
第4卷 应纳税所得额——(1)总体规定——(2)境内、境外所得的合并计税:合并的纳税人类型、收入项目类型,分国不分项抵免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的申报时间、方式、中资的代扣代缴

四、境内境外所得的合并计税等问题

(一)合并的范围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合并计算应纳税额;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

附注:在境内、境外分别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纳税义务人在境内、境外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根据条例第五条法规的原则,判断其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是否来源于一国的所得。纳税义务人能够提供在境内、境外同时任职或者受雇及其工资、薪金标准的有效证明文件,可判定其所得是来源于境内和境外所得,应按税法和条例的法规分别减除费用并计算纳税,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的,应视为来源于一国的所得,如其任职或者受雇单位在中国境内,应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如其任职或受雇单位在中国境外,应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国税发[1994]89第十六条)

(二)税收抵免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条)

1.境外已交税额问题

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条所称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是指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税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居民个人申请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

2.境外抵免限额问题

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条所称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居民个人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所得税税额的限额(以下简称抵免限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来源于中国境外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所得抵免限额、经营所得抵免限额以及其他所得抵免限额之和,为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3.境外所得补交与留抵问题

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前款规定计算出的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款)

(三)境外所得申报期限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2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