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案情】
孤身多年的老年男子林某经人介绍与黄某认识,二人在微信聊天中确定了“恋人”关系。黄某以买房缺钱为由向林某借钱,成功骗取6000元“借款”。
“在我第一次把钱拿给她后,她签署了保证书承诺与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来她再说借钱,我都同意了。”林某说。但是,在两人交往期间,黄某未使用真实姓名,并隐瞒已婚事实。从认识到交往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黄某通过虚构买房、治病等事实,多次向林某索要钱财共计4.7万元。后来,林某便联系不到黄某了。“这才意识到受骗了!”林某报警后,黄某家属代为退还4.7万元。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
【说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纪娜介绍,隐瞒婚姻关系,虚构用钱事由,假借婚恋交友之名骗取老年人钱财,是当前诈骗老年人钱财的一种常见套路。
在此类婚恋交友诈骗中,一边是受害人对恋爱存有美好期待,逐渐放松警惕;一边是施骗者以金钱为目标,精心设置陷阱。法院从近年审理的案例中分析得出,婚恋交友骗局常用的套路主要表现为:一是虚构身份,隐瞒婚情,假冒单身,甚至改名换姓,企图随时脱身;二是短暂交往,借口索财,假意许诺,借机骗财。行骗一方还会借助承诺结婚等手段,加速实现索要钱财的目的。
纪娜提示,在婚恋交友时应提高防骗意识。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对方的生活、工作等情况,当对方提出缺钱、借钱时,应核实钱款需求是否真实存在、需求数额与实际数额是否相当。如若答应借款,还应对借款的数额、归还期限、约定利息等具体条件加以明确。另一方面,碰上交往时间短就提出钱款需求的情况,应更加谨慎,尽量不借,或不大额借出。如果出现频繁借钱或屡次借钱不还,且对方推托见面、失去联系的,应及时报警,挽回损失。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1日 第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