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现在许多人喜欢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开心的事拍个小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分享一下,不开心的事儿也可以制作个短视频吐槽下,不过,发“抖音”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如果在视频中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就有可能触碰了法律的红线。近日,赣榆法院城头法庭就审结一起因抖音视频而引发的人格权纠纷案。
张某(男)与李某(女)系男女朋友关系,两人感情发展至谈婚论嫁阶段,张某根据当地习俗,向李某交付了彩礼。后双方相处不佳,不愿继续交往下去,张某要求李某退还彩礼,李某认为二人相处时间较长,且张某主动要求退婚,具有过错,故不愿退还彩礼。张某的亲戚王某,平时喜爱玩抖音和快手小视频,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粉丝,遂将李某的近景照片、身份证号码、住址、配上“骗婚”、“骗钱”等文字,发表于自己的抖音与快手内,吸引一些网友进行评论、点赞。李某发现该短视频后,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其精神损失,并在省级媒体、当地村委会、抖音平台张贴道歉文书。
王某收到诉状后,自知理亏,自行删除相关视频,并称自己是为帮亲戚维权,其所发内容不具有侮辱、诽谤的性质,没有散播有损原告名誉的事实。法官经庭审后,认定:王某所发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人格贬损内容,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其对外所披露的李某婚嫁信息侵犯李某的隐私权,其未经李某允许,在视频中披露其住址、身份证号码及近景照片等个人信息,属于擅自发布他人个人信息,王某应就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考虑王某及时删除视频,其点击量也相对较少,其侵权行为尚未造成严重的后果,故本院判令王某在其抖音、快手平台、当地村委会公示栏发布关于此事的道歉内容(道歉内容需经法院审核,发布时间不低于五日)。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自然人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享有名誉权、隐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包括能够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能够识别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非经公民允许或法律准许,他人不得擅自公开披露。侵犯公民上述利益的,将根据其侵权的过错程度、后果、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更为严重者,将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并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公民在维权过程中,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但该权利具有一定界限,在网络上发布相关内容时,应当考虑其社会影响,防止因自己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侵犯他人权利。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