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王法官,钱我收到了,真是太谢谢你了,下次我一定注意,不会再看错了!”近日,邳州法院铁富法庭坚持“调查多走几步,调解多做几轮”,优化司法供给,成功调解了一起因转错钱引发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原告提交撤诉申请书,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手滑”转错账追讨不果告上法庭
张女士由于喜欢网上购物,经常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转账,一次在外地出差时接到家人电话,要张女士转账3200元到其银行账户,张女士满口答应,但挂上电话后不小心将钱转到了之前购物时的商家谭某提供的账号上。张女士家人迟迟未收到转账,电话询问后,张女士这才发现转错账了,她急忙联系谭某,但谭某表示没有收到张女士的转账,没法返还。张女士又联系银行及平台客服,均表示无法追回。无奈之下,张女士一纸诉状将谭某提供的账号所有人王某告上法庭。
被告信息缺失法官用心调查终“定位”
铁富法庭受理该案后发现,诉状上仅有被告王某的姓名和银行账号,被告的住所地、身份证、联系方式等均未知。承办法官联系张女士得知,张女士和商家谭某仅是网上交易,从未见过面,对账号所有者王某更是一无所知,也无法查到王某信息,希望法官能够尽快把事情解决。
考虑到诉讼标的较少,张女士又在外地,前来应诉成本较高,承办法官决定先确定被告具体信息,找到被告,再组织线上调解,以此减少原告诉累。承办法官来到当地银行查询原告张女士提供的银行开卡户人信息,却被反馈该银行发卡地为扬州市,本地无法查询相关信息;查询未果后,承办法官转换调查思路,前往辖区派出所搜索被告王某姓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查询,当地仅有一个叫王某的当事人,但是和原告张女士所说的年龄不符合。为了不错漏线索,承办人迅速赶往王某的户籍所在地村委会,通过走访调查,终于确定该王某就是被告,是商家谭某的儿子,而不是谭某所称的丈夫,所以才出现了张女士认为的年龄偏差。
线上线下轮番调解错账原路返还
虽然明确了被告王某的信息,但因王某和谭某长期在外地经商,家中只有王某父亲一人,还是无法联系到当事人。承办人于是联合村干部,耐心做王某父亲工作,最终联系到谭某和王某,谭某表示王某的银行账号之前被冻结了,转错的钱他们也没收到,现在无法取钱还钱,但她也担心其子王某成为被告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同意调解。
承办法官组织双方线上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承办人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做谭某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使用的王某的银行卡虽被冻结,但是谭某返还原告张某的钱款后,账户内的钱就变成自己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在承办人的耐心劝说下,谭某主动将所涉案款打入原告张女士指定的银行卡,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原告张女士撤回对被告王某的起诉。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