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如今球鞋市场十分火热
部分“鞋贩子”为了非法获利
通过炒作、囤货、知假售假
扰乱市场、侵害购买者权益
近日,无锡市惠山区法院审结一起涉球鞋交易的买卖合同纠纷,法院依法判决“鞋贩子”退还全部购鞋款。
案情简介
小邓经人介绍,结识了“鞋贩子”鲍某,并与他签订了《购鞋协议》。协议约定,小邓向鲍某购买某品牌球鞋57双,球鞋的具体型号、码数及数量均有约定;鲍某须保证所交付的运动鞋都是正品,不属于假冒或高仿。
后来,小邓全额支付了40万元购鞋款。收到鞋后,小邓称通过某APP鉴定,57双均为假鞋。小邓又将球鞋提交至市场监管部门,并由市场监管部门送至专业机构鉴定,鉴定意见显示案涉57双运动鞋均系假货。
气愤的小邓多次要求鲍某退还购鞋款,均遭到鲍某拒绝。鲍某称,他出售给小邓的球鞋均是自己在国外某权威网站购买,都是正品,不可能是假冒品牌。
案件裁判
诉讼过程中,双方就鲍某交付给小邓的57双球鞋与小邓送至鉴定的57双球鞋是否为同一批球鞋产生争议。
经法院查明,小邓收到球鞋后,当场将每一双鞋盒拍照发送给鲍某,鞋盒上标明了球鞋的型号、尺码等信息,对此鲍某未提出异议。同时,小邓提交至市场监管部门鉴定的球鞋与其微信图片发给鲍某的球鞋信息均一致,因此能够证明是同一批球鞋。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邓与鲍某签订购鞋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确认有效,双方均应恪守履行。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赔偿损失。
本案中,小邓已按照约定全额支付了购鞋款,鲍某应当支付符合合同要求的57双球鞋,并确保系正品。但小邓收到的球鞋经专业机构鉴定系假冒商品,故鲍某交付的57双球鞋不符合合同约定,故法院依法判决解除小邓与鲍某之间签订的购鞋合同,鲍某向小邓退还40万元购鞋款。
法官后语
受到篮球运动、嘻哈文化、明星效应等多重影响,很多年轻人热衷穿“潮鞋”。如今,球鞋已经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穿戴品了,球鞋的购买者甚至从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逐渐演变为球鞋投资者,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炒鞋”现象频发。如本案涉及的57双球鞋出售价格高达40万元,平均每双球鞋售价在7000元以上,已经远超球鞋这一消费品的生产价值。
“炒鞋”存在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一方面,球鞋购买者需要为自己买入球鞋以期高价卖出,赚取差价的“炒鞋”行为承担市场风险,在选购品牌运动鞋时,应尽量挑选正规的品牌店铺、官网旗舰店等,降低购买到假冒品牌的风险。购买之后出现问题要积极运用法律方式维权,若卖家交付了存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球鞋,买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另一方面,球鞋经营者也应通过正当的市场手段获得收益,注重审查球鞋来源是否安全可靠,出售的球鞋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共同抵制故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