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前不久,光明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一科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发现,辖区内一户贸易型出口退税企业(简称A公司),虽然备案单证等资料齐备,但存在人员混用、业务逻辑与常理不符、上游产能可疑等问题,有骗取出口退税的可能。
疑点一:出口数量,远超需求
通过“画像”,税务人员发现A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持续向多哥、加纳等国家出口手电筒,累计报关出口手电筒4116万个,总金额9377.6万元人民币,所出口手电筒的平均单价为2.27元。
经过查询,税务人员了解到,多哥和加纳两个国家的总人口只有4000多万。而从A公司2021年至2022年的手电筒出口数量来看,相当于为多哥和加纳两个国家每人配了一个手电筒。由此,税务人员判断,A公司的有关出口业务可能远远超过了出口地的实际需求,其真实性存疑。
疑点二:异地代工,有违常规
利用数字化平台的一户式分析功能对A公司的上游企业和报关环节进行溯源分析,税务人员发现,A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均为潮汕地区企业,A公司却舍近求远在深圳申报出口。“这是为什么?”税务人员询问。A公司给出“利用深圳人才多、科技发达的优势和潮汕地区企业代工成本低”的理由。
税务人员认为这个解释牵强,展开进一步分析:A公司出口的手电筒价格一个不到2.5元,技术含量低,研发需求不大,也未发现该公司有什么研发成果。另外,A公司可以进行规模化自主生产,却选择了代工,增加了运输、外购等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与经营逻辑不符。
疑点三:进项发票,涉嫌虚开
对A公司上游供货企业的进项进行溯源,分析其不同供货企业生产的同种手电筒,税务人员发现手电筒使用的原材料不尽相同,有的主要进项是聚乙烯、聚丙烯和电子元件,有的主要进项则是黑色金属和电子元件,最终都指向虚开发票高发领域的富余票。
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约谈A公司相关负责人,税务人员确定该公司的有关出口业务存在问题,果断阻断了其调查评估环节涉及的退税业务。
案例警示
一些企业企图通过虚报出口货物数量、货值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是违法行为。
虽然监管部门仅从基础申报资料难以甄别这类问题,但在七部门联合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已经常态化、出口退税管理不断优化规范的背景下,这类问题很容易被监管部门发现。企业应当依法合规经营,谋求长远健康发展。
——根据2023年10月17日《中国税务报》版次:07《智能“画像” 精准排查出口退税风险》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