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参考文选
《指引2.0》涉及工业研发活动的重点概念和示例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3-10-29
【字体:    打印本页

《指引2.0》中的部分概念涉及一些行业中的专业术语名词及技术知识。为帮助企业财税人员更好地与研发技术人员沟通协作,以下我们以【示例】方式对重点概念进行一些行业转译,方便企业财税人员快速与研发人员达成共识,确保研发费用符合政策要求。

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判断的难题,在于工业企业向下的细分行业较多,常见的领域包括化工、汽车、医药、设备、金属、食品、家具等,而不同行业领域由于其产品或工艺开发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相关开发流程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对于细分行业下的研发活动阶段不可统一按照某个特定的开发流程节点进行切分,需要根据行业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切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某一工业研发活动是否符合研发活动定义时,需要综合全面考量多种因素。因此以下示例仅为研发活动往往能够体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不能据此得出结论下述示例可以直接判断为符合研发活动的定义。

、工业研发项目的判断要点

符合研发活动定义的研究开发项目需要具备明确创新目标、系统组织形式、研发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三点,缺一不可。

1 研发项目的明确创新目标

研发活动一般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如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标准等。工业研发活动常常体现为新的产品型号设计、新的生产工艺开发、新材料的发现与应用等。立足于市面上的现有技术水平,工业研发活动往往需要体现自身所突破的技术瓶颈,并具有量化数据上的支撑。

【示例】

某新能源车企在开发一种多场景下的辅助驾驶方案,以实现L2.5甚至L3级辅助驾驶,其创新目标为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好的软件算法适配以及更为廉价的硬件集成方案。这属于新技术方案的明确创新目标。

某变速箱制造企业,基于客户定制化开发一款变速箱新机种,该产品对油耗水平具有特别的要求,能实现较低的油耗水平、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进行有效控制,油耗指标在业内具有领先地位。这属于新产品的明确创新目标。

某化工生产企业发现自身生产流程中的反应器搅拌桨选型不合适,导致反应物混合效果差、进而引发副产物超标,为解决此问题,该企业需要研发一种新型搅拌桨、以及对配套的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以提升生产效率。这属于新生产工艺的明确创新目标。

2 系统组织形式

研发活动以项目、课题等方式组织进行,围绕具体目标,有较为确定的人、财、物等支持,经过立项、实施、结题的组织过程。这需要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形成一个具有科学的组织管理过程,在时间节点、资源投入上具有可度量的边界,以实现既定的创新目标。

【示例】

系统组织形式在新产品、新工艺流程、先进技术的开发中,往往体现为一个系统化的技术开发流程,业内称作新产品开发流程(PDP-ProductDevelopmentProcess)或其他同等称谓,这是一个系统化,框架化并且经过长时间验证过的流程。

比如,传统整车企业在开发中,通常会经历预研阶段、开发阶段、测试及验证阶段、小批量生产、爬坡阶段到最终的产品批产阶段。成熟的产品及技术开发流程都是经过了长期产业实践固化下来的,且具有典型的产业特征性。

通常,这一类的开发流程或者开发标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会通过流程文件的形式在内部进行留存,并作为标准化作业方式形成相关的流程制度,也在开发过程中留下阶段性目标达成与检验的文档。

3、研发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研发活动的结果是不能完全事先预期的,必须经过反复不断的试验、测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失败的可能。在工业研发领域,不确定性可能体现为项目进度与实际投入不如预期,也可能体现为研发结果的失败与不确定性。

【示例】

某化工企业就XPS挤塑聚苯阻燃保温板进行研发,工程师团队采用了独特的配方与生产工艺,但可能会导致挤塑板收缩变形、热导率不稳定等不良问题,技术方案可能不能同时兼顾新产品的多个指标的达成,研发存在难度与不确定性。

在某个整车工艺环节,某主机厂通过对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创新,使得冲压工序的单位时间和成本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另一方面,对于产品冲压后的结构稳定性,良品率是否可以达到预期并且能够在大规模的量产中进行长期实施,都是在前期设计阶段无法进行预测的,在研发角度存在着失败等诸多风险。

某冰箱制造企业拟在生产线上加入一个视觉检测模块,以提高自动化效率,但该模块的加入将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重构,最终可能会由于技术方案不成熟、成本收益不理想等因素而放弃引入,研发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㈡、工业研发活动与其他产业活动之间的边界说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和《弗拉斯卡蒂(Frascati)手册》对研发活动的界定,《指引2.0》对研发活动的边界与其他产业活动之间的边界进行了说明,其中有值得我们关注的涉及工业研发活动的内容。以下内容并不能总结工业活动中涉及的全部内容,我们仅针对《指引2.0》中提到的核心内容进行描述与举例。

1 原型、小试、中试、中试工厂(中试设施)、试生产

《指引2.0》认为原型、小试、中试应计入研发活动,但也指出为了进行批量生产而试生产的首批产品不是原型,其制造不属于研发活动。

关于中试工厂(中试设施),《指引2.0》指出应区别对待,如主要目的是研发活动,则其建造与运行属于研发活动,包括为了对假设进行评估、编写新产品方案、确定新成品规则、设计新工艺所需要的专用设备和建筑物、编制工艺操作说明书或手册等搜集数据,或者获得经验;否则,不属于研发活动。例如,一旦这个试验阶段结束,中试工厂转为正常的商业性生产单位时,即使它仍被称为中试工厂,其活动也不能再被认为是研发活动。

同样,《指引2.0》对试生产也认为应区别对待,为新产品、新工艺全面测试及随后进一步的设计和工程化进行的试生产属于研发活动;否则,不属于研发活动。

2 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和工装准备

《指引2.0》认为,对于工业设计,应区别对待。如为研发活动开展的设计属于研发活动,如设计程序、制定技术规格、开发其他用途等;为生产进行的设计不属于研发活动。

例如,如果已研制出一项涉及机械加工、热处理和(或)电镀部件的工程产品,那么按照表面光洁度、热处理程序或电镀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绘图和文件编制等工作,无论是绘制图纸还是编制单独的说明书,都应属于研发活动。

对于工业工程和工装准备,《指引2.0》认为应区别对待。反馈研发及与创新过程中的工装准备和工程属于研发活动;为产品流程而进行的工作不属于研发活动。

随着产品产能减排的不断提高,数字化进程正在推动生产实现自我革新。在引入新装备、工艺和设备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新型装备能够逆向影响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流程。如果在工装准备的过程中引发了进一步的研发活动,例如改进生产机械和工具、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开发新的方法和标准,那么这些活动应被视为研发工作。

举例来说,某些简单的工装准备工作可能不属于研发活动。例如,对于一个新的车身钣金件,其工装准备工作只是结构上的变化,只需要更新模具,而不需要更新冲压机。那么,这种工装夹具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配产品,可能无法被视为研发活动。

如果因为机器设备的更新(如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引发了对产品结构设计的调整,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进一步的开发活动。相比之下,这些由新型生产技术引发的开发活动一般可以被认定为研发活动。

3、售后服务和故障排除

《指引2.0》认为,售后服务和故障排除不属于研发活动,反馈研发除外。反馈研发是指一项新产品或者新工艺转到生产部门后,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中一些可能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发活动。

通常,售后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已经在产品试验过程中有所预料的情况,这类情况属于正常的产品故障,发生的频率较低且比较偶然,不会对产品的功能设计构成挑战。第二种情况是在产品试验验证工况中未能全面覆盖的情况,在实际产品使用中首次出现或多次复现,这不是偶发事件。这种售后情况可能涉及产品设计验证(DV)的失效,进一步导致产品的重新设计。

举例来说,假设某款新能源汽车存在产品缺陷,导致车门把手在低温下无法正常伸缩,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功能。这种市场投诉引发的售后问题将进一步促使产品功能设计的修改。这类售后问题以及随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一般可以被视为研发活动,符合法规中关于售后活动中的反馈研发的定义。

㈢、进一步探讨试生产活动的研发属性判断标准

试生产,是工业活动里面的重要环节。在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之前,为了验证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性能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测试和验证。对于化工行业而言,试生产阶段是从第一次投入原料开始,到连续生产数批合格产品,或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内产品全部合格为止。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工艺、质量、设备或安全问题,也可能是生产管理问题,需要通过操作调整和试生产后的大修进一步完善装置,以达到设计目标。

而在汽车行业而言,在原型(Prototype)设计结束后,会有不同的后续工装件的测试验证阶段,可能叫做DV1DV2或者其他不同阶段。这一阶段,产品虽然在产线上进行生产和测试,但是仍然不同于将来大规模生产的批量产品,设计或者工艺甚至相关零部件均未能达到定型阶段,产品仍存在失效风险。这种为了最终批产(SOP)而进行的产品设计验证,一般可以认为属于研发活动。

对于试生产活动如何划分产业活动以及研发活动,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核心判断指标与示例进行分析。

1、试生产活动开展的目的和初衷

一般而言,属于研发活动的试生产,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测试、验证并改进新的产品或工艺。在这种情境下,试生产被视为一个学习过程,其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洞察,进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或工程化。这种试生产可能导致新的技术发现或知识增长。这满足研发活动判断要点里面的有明确创新目标

而不属于研发活动的试生产,其核心需求是为了保障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物资供应、后勤保证、外事财务等企业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或者该试生产仅仅是为了验证生产线的功能性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这样的试生产通常发生在一个已经经过充分研发和验证的产品或工艺被引入新的生产环境时,也就是说,尽管生产环境是新的,但产品或工艺本身已经被充分理解和验证,不再需要研发。这种试生产不太可能带来新的技术发现或知识增长。

2、试生产活动的开展是否预期会出现问题

一般而言,属于研发活动的试生产,公司预期或至少接受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这是对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次全面测试,相应会形成过程中的生产异常问题反馈、反复调试测试和进行各项实验、对原有设计的改进等文档留存。这满足研发活动判断要点里面的研发结果不确定

而不属于研发活动的试生产,公司不希望或不预期出现任何问题,他们希望产品或工艺能够在新的生产环境中顺利运行。相应地,该试生产将形成稳定的生产运行记录以及次数不多的测试文档,不涉及重大技术问题的反馈与对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反复改进与调试。

3、衡量试生产活动是否作为研发活动的其他辅助判断维度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试生产活动的人员、项目内容、资源投入、项目结果、时间线等维度进行辅助判断。例如从人员投入来看,作为研发活动的试生产,该活动的参与人员更多来自研发部、工程技术部或实验室的人员,参与人员的教育背景与专业知识足以应对预期的不确定性、提出新的结构与工艺;而作为生产活动的试生产,该活动的参与人员更多来自生产部、设备部、生产技术等部门,更加注重操作技能和现场经验。关于项目内容、资源投入、项目结果、时间线等维度可进一步与我们团队联系讨论。

4、试生产活动的研发属性判断【示例】

正面【示例】

在试生产的某个环节中,发现反应器搅拌桨选型不合适导致反应物混合效果差,进而引发副产物超标,为解决此问题,可能需要研发一种新型搅拌桨。

安装了一台设备用于试生产,是一款专为某特定材料设计的设备,但在试生产时发现它不适用于其他新开发的材料,因此需要对该设备的结构与参数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优化。

在放大生产过程中,发现小规模生产成功的工艺在大规模生产中出现问题,例如反应速率不一致或物料性质变化,从而引起对工艺的深度改进与优化。

在试生产过程中,通过中控分析发现新开发的材料或成分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材料的配方设计与生产流程进一步研发和优化。

负面【示例】

试生产过程中发现泵的流量小,但是只需要调整操作即可解决问题,例如改变阀门的开度等,这个调整不涉及对泵本身或工艺的任何创新或改进。

设备在试生产运行中出现问题,但仅仅是因为设备质量差或安装不当,而不涉及任何新的研发活动,这类问题的解决不归为研发。

试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的选择导致的工艺流程出现问题,但只需要更换原材料供应商或简单调整原材料配比就可解决,不涉及工艺的核心改进,这种问题的解决不被视为研发活动。

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某个操作不当导致试制品出现问题,只需要调整操作步骤或者操作人员的培训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涉及任何工艺或技术的新创新或改进,这不算作研发活动。


——根据有关文章整理,谨供参考


欢迎登陆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24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