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如果亲戚朋友找你借钱,而你手头也不宽裕,你是选择婉言相拒,还是利用信用卡、借呗等,取得出借资金后再转借给他人?近日,如皋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使用信用卡、 “借呗”、“美团借钱”等贷款平台套取贷款后转借给他人的民间借贷案件。
原告张某与被告赵某于2021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二人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热恋”期间,被告赵某向张某表示自己经营的小超市资金周转困难,希望张某可以出借资金帮其渡过难关,张某虽然手头并不宽裕,但为了尽力支持和帮助男友,在赵某的建议下,以自己的名义办理了两张信用卡交给赵某使用,赵某通过信用卡“借取”资金。此后,被告赵某还以超市进货、偿还房贷等理由多次向原告张某借款,原告张某前后通过“借呗”借款5万元、“京东白条”借款18000元,并在到账后随即转账出借给被告赵某。双方约定由被告赵某偿还信用卡及贷款平台的借款。
一开始,被告赵某按约偿还了信用卡及各个网贷平台的借款本息。自2022年8月,赵某未能按期还款,银行及贷款平台纷纷向原告张某催款,张某遂要求赵某尽快清偿借款,但被告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原告无奈只能自行偿还各个平台的借款。因贷款平台的利息较高,每月的还款让月薪不高的张某感到十分吃力,双方也因此事发生矛盾,最终分手。此后,原告张某多次要求被告清偿债务未果,将赵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赵某偿还尚欠的借款本金46500元及按照贷款平台相应利息标准所计算的利息。
审理过程中,被告赵某对借款事实不持异议,原告张某也提供了信用卡交易记录、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借呗等网贷平台的贷款合同、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佐证双方之间的借贷关系。但案涉借款资金的来源并不是原告张某的自有资金,而是通过刷信用卡、向网贷平台贷款所取得的资金,原告通过贷款平台套取资金转贷他人,系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虽然借款合同无效,但并不等于被告赵某不需要返还借款,赵某因无效的借款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但因借款合同无效,双方关于借款利息的约定也随之无效。
考虑到双方曾系恋人关系,且对于借款事实并无异议,仅对还款金额和还款时间存在分歧,承办法官决定开展调解,告知双方从金融机构贷款后转贷的法律风险及后果,同时考虑了原告的还款压力以及被告目前的经济状况。经过法官释法析理,原、被告均认识到自身在套贷转贷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被告赵某同意分期偿还原告借款本金46500元并自愿贴补原告利息损失3000元,原告张某也同意自行承担贷款平台产生的部分利息。
法官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均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朋友之间出借款项互帮互助是人之常情,但应注意借贷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出借款项时,应使用自己的合法资金出借,量力而行,切莫因不好意思拒绝而进行违法操作;借款人也应积极核实出借人的资金来源,若借款人明知款项来源是套取金融机构贷款仍旧借用的,对借款合同的无效亦存在一定的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可构成高利转贷罪。无论是通过信用卡刷卡还是网贷平台贷款后出借,均是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行为。虽然转贷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但不影响转贷人和金融机构之间贷款合同的效力,因此转贷人仍需向机构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合同义务,如不能按约履行还款义务,可能会面临被起诉或被纳入不良征信的风险,甚至还有可能因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被金融机构追究违约责任。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