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运用行为洞察理论,以瓦房店区域为试点,探索普通发票风险治理工作,通过分析纳税人的开票、受票行为以及纳税人面对不同监管手段所作出的反应及行为决策,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适当的措施干预,在打击震慑的基础上,标本兼治,实现抓早抓小,从源头预防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开风险。
第一步是多系统联动,做好行为分析,提前锁定风险“苗头”。
为了将虚开发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瓦房店市税务局抽调税政、风险管理、税收征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了普通发票风险分析团队,每周运用多税种联动、大数据平台等系统进行“进销项数据匹配”“六员信息是否异常”“是否为同一地址”等12个指标比对,做好潜在风险纳税人的行为分析。
目前,大连市范围内新办纳税人的初始授信额度为小规模纳税人30万元,一般纳税人200万元。对于某些存在虚开意图的纳税人,势必进行授信额度的调整,所以风险筛查聚焦调整授信额度的纳税人,依据数电票初始额度、人工调整、系统调整数据分析抓取短时间内(1个季度)调整授信额度大(超过500万元)或调整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其中重点关注新成立的纳税人,进而确定大致的风险疑点对象。
通过“综合查询”模块或电子底账系统调取上述纳税人增值税发票开具和取得数据,锁定“进大于销”的少申报销售收入和“销大于进”的虚开风险“苗头”,筛选出风险疑点。
第二步是应用“框架效应”,事前短信提醒,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框架效应”理论认为,信息呈现方式的细微变化,能影响行为者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因此,普通发票风险分析团队将前期提取的开票、受票疑点信息形成简明扼要的内容推送给各税源管理部门,由各税源管理部门通过短信提醒的方式开展风险推送,提醒纳税人存在“开票、受票情况异常”等疑点情况,要求企业进行自查整改。应用“框架效应”,通过短信呈现的方式,提醒纳税人其开票行为已经进入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震慑纳税人的违法意图,影响行为决策。
第三步是应用“启动效应”,事中票表比对,持续提升监管力度。
经过短信提醒,纳税人的行为决策已受到影响,按照行为洞察理论中的“启动效应”,行为者由于之前受到某种“刺激”的影响,使其之后对类似“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相对容易,据此普通发票风险分析团队进一步对风险纳税人开展监管。通过“精准画像”,在申报期内结合纳税人开票、受票信息以及增值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报表、个人所得税报表11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合纳税人成立时间、注册经营地址、经营业务及六员信息,对疑点企业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疑点纳税人名单,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短信提醒,对于发现疑点经提醒拒不整改的企业进户约谈。
第四步是开展威慑型干预策略,事后锁定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根据行为洞察理论,对于同等的得与失,人们对损失更为敏感,因此对于事前、事中提醒后仍未整改或经约谈拒不配合整改的企业,采取威慑型干预策略,由检查部门对风险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利用税收执法的“刚性”,严厉打击震慑风险纳税人的违法行为。
应用行为洞察理论深化普通发票的治理,既有人文关怀的“柔性”,又有严格执法的“刚性”,彰显了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加强精准监管的能力,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普票虚开风险。
——来源:2024年04月17日,《中国税务报》版次: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