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特色专栏 > 相关案例 >
相关案例
练某文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依法惩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为员工购买假证犯罪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4-12-30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任职某畜牧设备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的被告人练某文明知特种作业操作证需经培训并考试考核通过才能取得,仍通过网络为该公司员工购买16张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2023年3月30日,某市应急管理局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当场发现该公司三名持假证人员正在从事特种作业,后查获13张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案发后,练某文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
【裁判结果】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被告人练某文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其行为已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练某文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可依法从轻处罚。鉴于练某文犯罪情节较轻,系初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决定对其宣告缓刑。据此,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被告人练某文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典型意义】
安全生产是发展的基石,不但直接关系企业员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特种作业环境复杂、风险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此有强制性规定,企业也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安全生产规范。个别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明知部分员工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情况下,基于节约成本等目的,为员工办理假证应付安全监督管理,给安全生产埋下重大隐患。人民法院通过依法惩处此类犯罪,督促企业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细化规范措施,常态化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目录,并在官方网站、公众号或APP上查验相关证书真伪,确保员工持证上岗,让安全生产隐患“无处容身”。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处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犯罪典型案例》之五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1227 苏ICP备2002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