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典型案例】
B公司为某银行总部企业,存在大量同业往来交易,并作了“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增值税免税申报及印花税申报。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开展申报智能校验时,发现B公司纳税申报数据存在疑点——B公司申报的“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增值税免税收入中,“同业借款利息收入”与印花税申报表中“借款合同”的申报数据不匹配。税务部门由此推测,B公司可能存在同业借款业务未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相关法条】
一、增值税法规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财税〔2016〕36号附件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6〕70号)等政策明确,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其中包括同业借款业务。
同业借款,是指法律法规赋予此项业务范围的金融机构开展的同业资金借出和借入业务。
所称“法律法规赋予此项业务范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之间以及在金融机构营业执照列示的业务范围中有反映为“向金融机构借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印花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不包括同业拆借)的借款合同。因此,同业拆借合同不在印花税征税范围内,不需要缴纳印花税,但同业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
三、金融业法规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第二条规定,同业拆借业务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无担保资金融通行为。
2、《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3号)第二十三条规定,同业拆借的期限在符合以下规定的前提下,由交易双方自行商定:政策性银行、中资商业银行、中资商业银行授权的一级分支机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拆入资金的最长期限为1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拆入资金的最长期限为3个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拆入资金的最长期限为7天;金融机构拆出资金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对手方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拆入资金最长期限。
【案件处理】
税务部门据此分析,同业拆借需满足至少两个条件。一是交易场所为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二是合同期限按照拆入单位不同分为7天—1年,最长不超过1年。而通过双方签订书面合同或非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交易的借贷,或借款合同期限超过《管理办法》规定期限的行为,应该被认定为同业借款(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也就是说,同业拆借不等同于同业借款。
案例中,B公司的同业往来交易为同业借款业务,其营业执照列示的业务范围中有“向金融机构借款”的业务,可按照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优惠。但印花税方面,B公司须按照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
经税务部门辅导后,B公司补缴印花税约1071万元,缴纳滞纳金253.5万元。
——摘自:2025年9月19日,中国税务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