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国家统计局编着出版《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伴随着人口增长缓慢,中国将近一半省、自治区财政出现赤字。与财政紧张和出生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千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工作岗位。中国社会经济似乎陷入多点叠加困境之中。
渲染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是不必要的。但是,社会各界必须充分意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增长速度,社会问题很难解决。重大疫情期间,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可是,由于部分地区实行严格的控制措施,导致物资流动和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经济发展遭到重创。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相当困难。
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严峻的,各级地方政府不可掉以轻心。控制疫情的同时,必须把恢复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复工复产。因为祗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增长,也祗有这样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解决财政赤字和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
此前我们曾经提出,在控制疫情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同时又要因地制宜。政府对工业园区和大型厂矿应当区别对待。政府应当确保工业园区和大型工厂正常生产,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譬如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政府提供卫生防疫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企业负责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政府掌握大量的资源,关键时刻,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如果频繁动员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资源用于解决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必须强调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加大革新挖潜力度,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通过调整价格,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实行精兵简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机构,减少行政开支,把大量资源用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
“大部制”改革,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3年可以考虑适当合并同类项,将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防疫检疫系统化行政体制,尽可能地节约政府资源。对于那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城市,可以进行必要的合并,减少中间层次,节约财政开支,确保有限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之上。
精兵简政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级政府掌握的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地区形势日趋恶化,中央政府必须做好各项储备工作。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就应该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习惯于大手大脚,无论是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铺张浪费,地方财政赤字快速增加。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不仅地方政府财政难以为继,中央财政也将面临极大压力。
虽然我国国有资本经营利润可以用于支撑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确保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财政亏损面不断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当务之急,是要督促一些地方政府真正做到量入为出,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人口,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祗有控制赤字规模,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既不能走宽松货币政策的邪路,同时也不能走财政赤字的歪路。政府必须开源节流,鼓励大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确保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