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电信诈骗花样的翻新,新骗局层出不断,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京东等平台的客服人员诱导当事人向银行申请网上借款后转账汇款给指定账户。近日,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民事纠纷案件。
去年7月,朱某某接到一通陌生来电,自称是京东客服要收回京东白条学生授信额度,并声称京东白条绑定了2个账户影响额度收回,朱某某查看京东APP和QQ邮箱后,发现确实绑定了自己的QQ和微信账户,便听信了该“客服”的说辞。
随后,在“京东客服”的诱导下,朱某某下载了“钉钉”APP加入会议,并按照钉钉会议主持人的指示,先后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和微信微粒贷、银行APP等界面,通过编辑短信发至指定号码、点击贷款等系列操作,从银行贷出15万元到本人银行账户。至此,朱某某仍不知道这是贷款操作,继续按照主持人的指示向刘某某的银行卡账户转账15万元,直到转完款后主持人让其继续转账,朱某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立即前往派出所报案,但为时已晚,此时款项已经被电信诈骗分子转走,朱某某只好自行向银行还款。后因朱某某逾期未还,银行将其起诉到法院。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朱某某系年轻人,缺乏警惕性,容易轻信他人,对大额款项支取没有进行核实,导致自身财物受损,主要系自身过错。
随后,承办法官认真阅读案卷了解案情,并到公安机关调取相关询问笔录,根据案件事实及当事人的经济情况,秉持着“各方利益最大化”“努力为当事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思路,积极与各方当事人沟通交流,充分知悉各方的诉求及理由,找出矛盾根源,从法理上悉心释明,提出调解方案,先后两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情、理、法入手,深入细致地做双方思想工作,希望银行能本着人文关怀,考虑到朱某某的实际收入情况,允许其分期还款。最终,经过耐心的调解,银行同意朱某某分期还款,双方达成和解。
法官提醒,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高发,诈骗手段千千万,一定要牢记,不轻信、不随意点开链接,要理智地甄别涉及钱款的信息,提高安全意识,如果接到涉及钱款的短信或电话,定要仔细核查,注意核查网上填写的内容,千万不可共享屏幕、泄露个人信息,避免陷入骗局。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