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商事犯罪案件纷繁复杂,具有较强的专业挑战性,对律师的全方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商事犯罪的辩护领域,若想达到理想的案件处理效果,笔者认为律师需具备几项核心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关乎案件处理的结果,更是律师专业素养与实战智慧的集中体现。
一、深度了解涉案相关商业模式的洞察能力
在商事犯罪辩护中,了解案件背后的商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要求律师不仅有扎实的法律知识,还应具备对商业逻辑的敏锐洞察力。
以一起因商业地产并购引发的股东借款纠纷案件为例,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被侵占的涉案款项2亿元是否为偿还大股东的欠款。为了厘清这一问题,首先要解释清楚并购的商业逻辑,特别是并购是采用增资扩股加借款的方式还是股权转让的方式,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流向和税务影响。增资扩股是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吸引新股东增加投资,资金直接进入公司,不涉及直接的股权转让收益,因此可以减轻税务负担。股权转让则是款项直接给到出让股权的原股东,可能产生所得税。再以对赌型合同诈骗案为例,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理解对赌协议作为一种估值调整的机制,反映了投资方和融资方对目标公司估值的不确定性。因此,并非所有财务数据和业绩造假都构成合同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对影响评估估值的重要事实实施了欺骗行为。这要求律师深入理解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为案件提供专业有效的辩护奠定坚实基础。
二、跨学科跨专业融会贯通的运用能力
商事犯罪往往涉及财务、税务、公司法、会计、审计准则等多学科,还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前置法,跨学科且专业性非常强,因此需要不断攻克商事犯罪案件当中的知识盲区。
以一起对赌型合同诈骗案为例,该案涉及财务数据和公司估值的复杂关系,考虑财务数据造假究竟对公司估值有多大的影响成为争议焦点。关于财务数据,要了解会计准则当中收入的一些基本确认原则,比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哪一方面,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项目的收入、工程施工项目收入还是设备销售与安装项目的收入?项目不同,收入确认的时间节点也不一样。BOT项目收入的确认时间节点主要在运营阶段;而工程施工收入的确认是随着工程进度分阶段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设备销售收入则在交付验收后确认。被指控业绩造假的哪些项目遵循哪种收入确认准则,是按照竣工验收之日确认还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这关系到公司是否存在故意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是否利润虚增问题。
关于公司估值,通常有两种方法: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资产基础法的评估结果反映的是企业基于现有资产的重置价值,收益法是对资产的未来预期获利能力的预测,通过估值模型而算出的公司价值。在商业并购中,通常采用的是收益法。该案中公司主要收入在于有多个大型BOT项目,对BOT项目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才是影响公司估值的主要因素,至于其他工程施工、设备销售与安装的收入预测即使建立在历史财务数据基础上,但对公司估值的影响不大。
三、加强对法律秩序统一性的把握能力
在办理商事犯罪案件当中,由于多是法定犯,前置法涉及的部门法较多,要严格遵循法秩序统一的原理来确保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一致,以及面对个案要去进行体系性审查。
对于法定犯,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前置法的规定以及是否侵犯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并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单一递增关系。如果说在行政法意义上并不违法,那么刑事犯罪就一定不构成;在入罪的事由上不能用行政违法上的判断来替代刑法上的判断。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要区分到底是行政违法性虚开还是犯罪性虚开,这种对于把握法秩序统一性的能力有助于更加准确适用法律。
四、提升有关类案刑民行体系性检索的研究能力
在处理商事犯罪案件时,检索的深度和广度尤为重要。要善于综合运用刑、民、行多个视角来提升有关类案的体系性检索能力。若要为某商事犯罪案件进行无罪辩护,不仅需要探寻无罪判决的要义,还要深入研究同类案件的有罪判决。检索范围不应仅限于刑事案例,还应涵盖类似的民事纠纷和行政违法案例。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事犯罪案件,必须进行全方位地深入探索、挖掘和拓展。每处理一个商事犯罪案件都应力求对其类型的案件有透彻的理解,努力成为该类案件的实务专家。
以王某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为例,案件的核心在于:在国控点的水下取水口附近,从村庄抽取的地下水被用来冲洗检测设备的取水口干扰了水质采样。虽然国控点的数据显示合格,但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显示部分不合格,因此指控冲水行为导致了数据的严重失真。此案不仅触及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还牵涉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污水处理责任分配。此案发生在“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不久,“通过干扰采样导致监测数据严重失真”的行为被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为更全面地为此案进行辩护,我们展开了两方面的案例搜索和对比分析。
一方面,与当时被认定有罪的一些典型案件比对,如陕西西安的李某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在该案中,行为人采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的方式,这实际上阻断了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导致采样器几乎无法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使得监测数据失真。相比之下,在王某某案中,冲水行为是针对取水口进行的,且冲水装置在水下容易发生位移,这使得冲水行为难以完全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另一方面,与环保部通报的两起行政处分案例进行比对,发现被行政处分的情况是在国控点附近有雾炮车的喷雾作业,用水雾直接喷淋到空气质量检测采样口以及周围局部环境,干扰了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活动正常进行,同本案类似。经过深入研究和多角度切入,使得本案最终结果为撤回起诉并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此外,律师还应具备善于思辨的能力。有些典型个案推动了相关政策意见的出台,使更多案件得以公正办理,从而形成共识,最终推动司法解释的出台和修订,这其中律师的作用不可缺位。
——来源:2024年5月24日,中国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