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税务局稽查局追踪疑点线索,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案件。检查人员经调查确认,周某在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期间,以帮助F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公司)从电厂回笼资金、提供煤炭促销服务为名,通过其经营的K咨询服务部,向F公司虚开297份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涉及金额2845.2万元。针对K咨询服务部违法行为,六盘水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作出罚款50万元的处理决定。由于涉案金额较大,已达到刑事追责标准,目前税务机关已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1.什么生意“一本万利”
2023年4月,六盘水市税务局稽查局接到上级提供的疑点线索。线索显示,辖区内一家名为F公司的企业,大量接受个体工商户K咨询服务部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双方业务存在疑点,K咨询服务部具有虚开发票违法嫌疑。
六盘水市税务局稽查局立刻组织检查人员,对K咨询服务部的经营情况进行初步核查,核实疑点线索。
检查人员利用税收征管系统、电子底账系统等软件,调取K咨询服务部的税务登记信息、纳税申报数据、开票数据等资料数据实施案头分析。
K咨询服务部于2021年注册登记,负责人为周某,经营范围为提供代理代办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加工和提供家政服务、劳务(不含劳务派遣)等,享受相关个体户税收优惠政策。
检查人员梳理该服务部发票数据和申报信息后发现,K咨询服务部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短短6个月期间,开票收入达1911.4万元,但其在此期间的成本费用支出仅为420元,利润接近100%;2022年开票收入1118.2万元,成本费用支出仅为8.8万元,净利润率高达99.2%。
看着眼前的申报数据,检查人员不禁皱起了眉头。这家服务部究竟做的是什么生意,不仅成本费用低,而且有这么高的收益率?涉税数据分析发现的经营异象,加重了K咨询服务部的涉税违法嫌疑。
检查人员决定进一步对K咨询服务部实施税收核查,并准备首先对其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核查,调取其业务资料和合同、账簿等相关资料,从中寻找违法线索和证据。
2.公关业务疑云密布
检查人员现场查看K咨询服务部记账凭证发现,该服务部检查期主要收入来自当地一家大型煤炭经销企业F公司。在两年多的时间内,K咨询服务部共向F公司开具了297份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金额为2845.2万元。其中:2021年开具发票199份,涉及金额1911.4万元;2022年开具87份,金额共计838.4万元;2023年共开具11份,金额共95.4万元。
K咨询服务部负责人周某向检查人员表示,他通过人脉关系向F公司提供了一些公关服务,帮助F公司从当地一家火力发电企业回笼了大量资金,并帮助F公司增加了煤炭销售量。按照双方约定,K咨询服务部向该企业提供服务达到预期目标后,F公司按回笼资金2%和企业增加销售额3%的比例向其支付服务费。因此,K咨询服务部收到对方支付的服务费后,向F公司开具了发票,这些均是真实业务,并无不妥。
尽管周某坚称业务真实无误,但检查人员心中疑惑未解:周某真有如此大的能量?仅牵线搭桥动动嘴皮子,就可从被服务企业获得高额服务费?
为进一步查证周某所称“服务业务”的真实性,检查人员前往周某所称的电厂进行核查。
检查人员从电厂人员处了解到,由于发电需求量大,电厂长期处于煤炭缺供的状态。电厂选择煤炭供应商一般通过公开招标决定,只要符合标准的企业都可成为电厂的供煤客户。电厂人员确认,F公司确为该厂的煤炭供应商,在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也确实与F公司有过购销合作。但在此期间,该电厂与F公司签订的合同与其他供煤企业没有任何差异,也无特别优惠条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购销活动无争议时预付80%货款,次月开具发票再进行余款清算。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电厂与F公司之间的购销活动真实存在,但似乎并不存在周某所称的拓展销量、加速回笼资金等情况。
3.令人费解的账户往来
那么,下一步调查应从何处入手呢?
检查组重新对案情进行了分析研讨。检查人员认为,资金流是经营主体生产运营不可缺少的“血液”,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均有相应资金流支撑。如果业务真实,资金流必与其业务活动呈现匹配状态。于是,检查组决定核查周某和F公司之间的银行流水,通过核实双方资金流转往来情况,寻找K咨询服务部业务虚假的证据。
随后,检查人员依法调取了K咨询服务部对公账户、周某个人账户、F公司对公账户及法定代表人赵某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流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调查。
他们发现,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K咨询服务部账户与F公司的对公账户有大量资金往来。但奇怪的是,每次在F公司向K咨询服务部转账当天,K咨询服务部对公账户均会将80%的收款转入负责人周某个人银行账户中。随后,这些资金会迅速转入F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以及名为王某、杨某等其他9名人员的个人账户中。
此外,K咨询服务部对公账户在收到F公司款项后,还曾多次向名为张某、任某的7个银行账户转账,共转出资金517.09万元。
从K咨询服务部对公账户的收款金额看,其累计收到F公司“服务收入”2888.26万元,这与其开票金额2888.45万元非常接近。但其随后却向赵某等人账户转出了2696.3万元,转出金额占收入款项的比例高达93.4%。
周某为何向这么多私人账户转账?除F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外,其余16名收款人员又是谁?
4.子虚乌有的服务
检查人员约谈了周某。
检查人员询问周某,为何收到F公司服务费后,又将一部分款项转回给F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对此,周某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F公司需要资金周转,两人因此私下签订了借款协议,赵某共向他借了1400多万元。周某称,由于赵某担心用对公账户往来借款“不好看”,影响公司经营。因此均要求他通过个人银行账户转款。
当检查人员问周某,为何要将收到的款项转到王某等16人账户时,周某声称,他之前曾向王某等16人借款,这些汇出资金是向王某、杨某等人分批还款。
情况果真如此吗?
随后,检查人员分两组对周某提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一组人员继续追查王某等16名人员银行账户的资金往来,发现王某等人的个人账户收到周某转账款后不久,均将资金转入了F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账户。
另一组人员依法对王某等16名人员逐一进行了调查询问。经过检查人员说服劝导,这16名人员相继向检查人员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周某,也没有借钱给周某。之所以居中转账,是因为之前赵某向他们表示,有一些客户的付款他不便直接收取,须请王某等人帮忙中转,收款后再汇转到赵某账户中。
取证结束后,检查组再次约谈了周某。面对检查人员出示的资金流水和王某等16名涉案人员的询问言证等大量证据,周某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承认了向F公司虚开发票的违法事实。
经查,周某在经营K咨询服务部期间,与F公司合谋,虚构帮助企业回笼资金、提供煤炭促销等“公关”服务,共向F公司虚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297份,涉及金额2845.2万元,以此帮助F公司增加经营费用,少缴税款。针对K咨询服务部虚开违法行为,六盘水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来源:2024年6月4日,《中国税务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