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税法总论
1.2 税法——概念、原则、立法、法律关系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4-12-05
【字体:    打印本页

1.2.1  税法概念

1.概念

用以调整国家——NOT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点:

1)义务性法规

2)综合性法规

  【提示】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处于从属地位,(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不对)。

【新增】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

  税收是经济学概念,其调整的对象是征税形成的分配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其调整的对象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决定了税收分配关系属于基本经济制度,应该以法律的 形式来实现,因而税收是税法的主体内容,税法是税收的存在形式。

 

1.2.2  税法原则

 

1)基本原则——贯穿税收法律全过程,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

2)适用原则——仅限于执法、司法

   1762938993(1).jpg

 

1.2.2.1  基本原则

(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

1.2.2.1.1  法定原则(核心)

  

  1.要件法定:课税要素必须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必须尽量明确;

  2.税务合法: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1.2.2.1.2  公平原则

(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1.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同酬同税——);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多挣多缴——)

  2.禁止对特定纳税人给予歧视性对待,也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

1.2.2.1.3  效率原则  

1.经济效率:

2.行政效率:

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

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节约税收征管成本。

1.2.2.1.4  实质课税原则

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1.2.2.2  适用原则

(解决具体问题遵循的准则):

1.2.2.2.1  法律优位原则

  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无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1.2.2.2.2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1)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2)目的在于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1.2.2.2.3  新法优于旧法,又称后法优于先法

 

1.2.2.2.4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1.2.2.2.5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即纳税义务的确定以纳税义务发生时的税法规定为准,不具备向前的溯及力;

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即对于一项新税法公布实施之前发生的纳税义务,在新税法公布实施之后进入税款征收程序的,原则上新税法具有约束力。

根据行政审判中的普遍认识和做法,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

(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

(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2004]96号第三条)

 

1.2.2.2.6  程序优于实体

在税收争议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目的为了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税款征收中发生争议时,应先纳税,再复议和诉讼——) 

 

1.2.3  税收立法

1.2.3.1  税收立法机关

 

 

 

分类

立法机关

表现形式

举例

备注

税收法律

正式立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

12部实体税和《税收征管法》

效力次于宪法,税法体系中最高

授权立法

国务院

**条例

《增值税暂行条例》

具有法律性质和地位,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税收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条例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效力低于宪法、法律,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目前仅限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

税法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主管部门

**办法

《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地方规章

地方政府




——13个实体法(含关税),5个未立法,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提示】 “**实施细则”的类别要注意结合“法律优位”的判断方法,例如:《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是属于税收法规?还是税收规章?。

  【解析】《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属于税收规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属于税收法规

 

1.2.3.2  税收立法程序

  1.提议阶段:一般由国务院授权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海关总署)负责立法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并提出立法方案或税法草案,上报国务院。

  2.审议阶段: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并作修改后,提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通过阶段 

  4.公布阶段:税收行政法规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税收法律以国家主席名义发布实施。

 

 

1.2.4  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调整的法律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2.4.1  税收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1.主体(双主体):

  ①征税: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②纳税: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确定原则:属地兼属人)。

  2.客体(征税对象):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划分税种的依据——) 

  3.内容:征纳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税法的灵魂。 

  征税:各级税务机关、海关;

  纳税: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确定原则:属地兼属人)。

 

1.2.4.2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1.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3.税收法律事实包括:

  1)法律事件:不以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主观意志为转移; ——海啸、死亡,属于事件,不以意志为转移——)

2)法律行为:以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 ——立遗嘱,属于行为——)

 

 学习重点.png

 

[原图下载]

欢迎登陆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1227 苏ICP备2002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