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相关案例
电子借条能证明借款事实吗?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5-01-07
【字体:    打印本页

王某通过网络认识吴某并成为朋友。2021年4月,王某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吴某借款5万元,口头承诺半个月内归还;2021年6月,王某再次以家中亲人生病为由向吴某借款2万元,口头承诺七天内归还。由于当时双方关系较好,两次借款均没有签订书面的借款协议,仅有微信转账记录。

借款后,王某陆续向吴某偿还3万元,剩余4万元迟迟未还。2021年12月,在吴某的强烈要求下,王某通过某App的电子借条功能,向吴某出具了一份电子借条,明确了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双方均在该借条上进行了电子签名确认。

借款到期后,吴某多次催要未果,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偿还借款本息。

法院审理认为,当事人双方使用某App签署的电子借条,系通过人脸核实确认身份真实后在线签署的,借条上的签名为真实的电子签名,形成的电子借条能有效表现所载内容,可随时调取查用,并经区块链证据存证可就其真实性予以核验。因此,可以认定该电子借条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视为书面合同。双方签署借条的整个流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故该电子借条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吴某提供的转账凭证、微信聊天记录截图也佐证了双方的借款关系。

综上,法院对吴某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借条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产物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在出具电子借条时,只要能够确保合同内容的安全与不可篡改性,借条内容清晰、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有其他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相互印证时,电子借条与书面借条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来源:2025年1月7日,江苏法院网


欢迎登陆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1227 苏ICP备2002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