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一)基本案情
张某系听力残疾人,与王某系同事关系。张某主张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王某分多次向张某借款共计13070元,张某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向王某支付了借款。之后,张某向王某索要借款,王某一直推诿不还,故张某诉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法院。考虑到张某为听力残疾人,法院为其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安排专人接待沟通,破除残疾人信息交流障碍,并积极引导调解,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更和气、有温度的纠纷解决服务。
(二)调解过程及结果
经引导,张某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提交了调解申请。调解员收到申请后,请求法官指导调解。为提高解纷质效,法官邀请手语翻译提供辅助服务,并邀请驻院法律援助律师为张某提供法律援助。在调解开展前,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提前向手语翻译介绍相关法律术语,确保翻译工作准确、顺畅。在调解过程中,张某在手语翻译耐心辅助下,心声得以“说出”,焦躁的情绪和激烈的手语动作渐趋舒缓,与调解员的沟通也愈加顺畅。经了解,双方当事人对本金及利息均存在较大争议,张某主张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王某分多次向其借款共计13070元,王某则辩称张某提交的微信交易记录中有部分款项是自己的还款,双方固执己见,僵持不下。于是,调解员制定“三步走”调解方案,在手语翻译全程翻译和法律援助律师协助下,分别做当事人双方工作。第一步,厘清事实。调解员先向张某介绍微信转账记录中“收入”与“支出”的不同含义,然后同其一笔一笔核对转账记录,法律援助律师在旁为张某讲解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张某释疑解惑,双方当事人核对证据并最终确定案涉借款本金为6000元。第二步,释法明理。在法律援助律师讲解下,当事人对借款人还款义务、借款利息计算方式等相关法律规定逐渐明晰,法官、调解员分别从法律、情感、责任等角度出发,释法析理的同时引导双方放下心结,以和为贵。第三步,提供方案。调解员为双方当事人提供合理解决方案,法律援助律师在旁为张某提出法律建议。
最终,双方当事人就还款本息金额以及支付方式达成一致,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签订调解协议。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涉残疾人民间借贷纠纷。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存在语言、听觉障碍的残疾人,因受身体原因限制,在沟通力和理解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纠纷调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本案中,黑龙江哈尔滨呼兰法院为残疾当事人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安排专人接待沟通,提升残疾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体验感。在调解过程中,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联合诉讼辅助人员以及法官、律师等共同开展调解,特别是手语翻译等诉讼辅助人员的加入,对于搭建沟通桥梁、缓解当事人焦虑情绪至关重要,为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让解纷“无碍”。法律援助律师则为当事人提供了专业建议和咨询解答,帮助当事人更好了解法律规定、建立合理预期,促推调解方案的达成。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采取“厘清事实、释法明理、提供方案”“三步走”调解策略,最终促使纠纷实质化解,有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用司法护航“无声的世界”。
——《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典型案例》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