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一)基本案情
郑某和赵某均系听力残疾人。2019年6月起,赵某以需要资金为由多次向郑某借款,郑某通过银行、微信及支付宝等方式陆续向赵某出借人民币共计78120元。后经郑某多次催讨,赵某未能还款。2024年4月,郑某向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民法院寻求帮助。法院通过“涉残疾人纠纷绿色通道”,为其优先立案。
(二)调解过程及结果
本案属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借贷纠纷,调解难点在于双方当事人均为听力残疾人,法官在与当事人视频交流时,无法理解手语内容。为此,法院依托“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邀请残联选派两位责任心强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手语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考虑到一方当事人长期在外地打工,为减轻当事人往返奔波的成本,法院依托调解平台组织双方进行视频调解。因案件证据材料较多,法官和残联调解员多次与赵某进行视频连线,通过手语和文字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经过多次沟通,赵某态度有所转变,主动从外地赶回法院现场参加调解。但调解过程中,双方矛盾较为激烈,赵某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全部资金。法官和残联调解员耐心通过手语、文字等方式释法明理,引导换位思考,化解症结,逐步缩小分歧,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的合意。
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郑某同意赵某分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双方阅读完调解协议后,纷纷比出“OK”的手势表示“同意”,并现场签订调解协议。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涉残疾人民间借贷纠纷。双方当事人均为听力残疾人,沟通成本高、化解难度较大。福建莆田仙游法院与残联充分发挥“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作用,加强沟通协作,选派懂手语的残联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经过多轮耐心劝导,从线上视频连线到线下见面,当事人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让纠纷在“无声”中化解,做到既定分更止争。结案后,法院向残联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共同成立涉残疾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盲文、手语等诉讼辅助服务人员名册,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精度,助力残疾人无障碍解纷。
——《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典型案例》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