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一天傍晚,王先生和妻子来到一处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出租房。查看房屋时,窗户开着,通着风,没有发现明显问题。于是,他与出租人郭女士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下了这套房,约定租期为1年,月租金3400元,保证金3400元,并明确“租赁期间,出租人保证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处于正常的可使用和安全的状态。”
然而,第二天晚上,他和妻子再次来到这套房子时发现,窗户关上后,待在房间里一会儿就“非常不舒服”。王先生怀疑是甲醛所致,便向郭女士询问。郭女士回复称,这个问题不大,住进来时开窗通风,再买几盆绿萝放在房屋里净化空气即可。
此后,王先生从邻居处得知:这套房子半个月前刚完成装修。
“我媳妇正备孕,刚装修的房子我们不敢住。”于是,王先生将退租的想法告诉了郭女士,但郭女士不同意退租。她的理由是,在王先生看房时,她已经说过房屋新装修,双方签订合同时也备注了新装修。如果退租,不返还已付房屋租金和保证金。
多次沟通无果,王先生向相关机构申请甲醛检测。检测报告显示,该房屋客厅及卧室甲醛浓度约为0.20毫克/立方米,不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王先生将检测报告发给郭女士,并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郭女士则表示拒绝,并表示:“单方面解除合同要赔违约金。”
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王先生起诉至宝山区法院。
法院审理过程中得知,郭女士此前1个月刚刚向房屋产权人承租了毛坯房,对房屋进行装修并购买家具后,便立即向王先生交付全新装修的房屋。
事实逐渐清晰,办案法官引导双方聚焦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法典明确规定出租人有适租义务,即便承租人在签订合同时知晓租赁物可能危及承租人安全或健康的,也可随时解除合同。
于是,法院作出判决:郭女士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退还王先生租金、保证金。宣判后,当事人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该案的判决,为社会行为划定了清晰边界,具有社会价值引领的作用:房屋出租方必须履行安全居住保障义务,将健康权置于逐利之上。此外,该案价值还在于引导租赁市场向“责任先行”转型,促进形成“生命至上、诚信为本”的社会共识。
——来源:2025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