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关键词】
滥用职权 暂予监外执行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 文书鉴定
【基本案情及诉讼过程】
2014年2月25日,罪犯黄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被投送江苏省某监狱服刑。2016年4月1日,黄某因患右肾癌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县,2022年8月26日被收监执行。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黄某参与的另一起诈骗案件时,发现其作为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长期居住在连云区并仍继续从事诈骗活动。经调查发现,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县司法工作人员王某涉嫌伪造社区矫正材料,导致黄某长期脱管。2025年2月8日,被告人王某因犯滥用职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技术办案过程】
(一)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关联分析,明确侦查方向。检察机关技术人员依托本地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对黄某的社区矫正系统中的监管台账、实时位置数据、手机定位数据、请销假记录和财付通消费记录等进行大数据筛查比对,发现黄某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频繁离开社区矫正地并且未履行请假手续,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特别是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发现黄某医疗文书与诈骗犯罪时间、地点存在时空重叠,为检察侦查部门锁定社区矫正执法环节存在的渎职犯罪线索提供了明确方向。
(二)开展法医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确定成案关键。检察侦查部门受理案件后,为明确黄某病情严重程度是否符合暂予监外执行医学条件,以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何时消失等问题,委托检察技术部门进行审查。通过审查黄某近7年来120余份医疗文书及病情诊断意见书,发现2017年以来黄某一直未进行过术后相关治疗,其影像学检查显示并无癌细胞复发、转移等情况,已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医学条件。同时,发现其病情诊断不规范,收监前3次病情诊断无相应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病历资料。此外,黄某在社区矫正期间频繁跨省、市、县活动,五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筛查均属正常,排除其生活不能自理的诊断意见。
(三)进行文书鉴定,锁定伪造病情诊断等重要证据。检察侦查部门委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黄某病情诊断意见书中签名字迹和印文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黄某病情诊断意见书中诊断医师的6处关键签名字迹均非本人所写,印文系医院印章真实盖印形成。检察侦查部门依据文书鉴定意见,锁定司法工作人员王某伪造黄某病情诊断等证据,排除社区矫正机构提供的多份虚假医学诊断、生活不能自理诊断等,进一步深挖发现王某其他3条伪造文书线索。2025年2月,检察机关向作出病情诊断的医院,就病情诊断不规范、违规使用公章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医院规范暂予监外执行病情诊断工作。
【典型意义】
针对类似暂予监外执行领域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检察机关要综合运用“大数据筛查+法医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文书鉴定”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比对社区矫正数据,结合法医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以及笔迹鉴定分辨签名真伪等方式,开展多专业协同作战,固定关键事实证据,为办案提供核心定罪量刑依据,支撑检察侦查工作。
——《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典型案例》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