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国家统计局编着出版《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其中13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伴随着人口增长缓慢,中国将近一半省、自治区财政出现赤字。与财政紧张和出生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千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工作岗位。中国社会经济似乎陷入多点叠加困境之中。
渲染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是不必要的。但是,社会各界必须充分意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增长速度,社会问题很难解决。重大疫情期间,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可是,由于部分地区实行严格的控制措施,导致物资流动和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经济发展遭到重创。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相当困难。
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严峻的,各级地方政府不可掉以轻心。控制疫情的同时,必须把恢复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复工复产。因为祗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增长,也祗有这样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解决财政赤字和人口增长缓慢的问题。
此前我们曾经提出,在控制疫情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同时又要因地制宜。政府对工业园区和大型厂矿应当区别对待。政府应当确保工业园区和大型工厂正常生产,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譬如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政府提供卫生防疫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企业负责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政府掌握大量的资源,关键时刻,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如果频繁动员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资源用于解决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必须强调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加大革新挖潜力度,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通过调整价格,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实行精兵简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机构,减少行政开支,把大量资源用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
“大部制”改革,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3年可以考虑适当合并同类项,将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防疫检疫系统化行政体制,尽可能地节约政府资源。对于那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城市,可以进行必要的合并,减少中间层次,节约财政开支,确保有限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之上。
精兵简政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级政府掌握的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地区形势日趋恶化,中央政府必须做好各项储备工作。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就应该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习惯于大手大脚,无论是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铺张浪费,地方财政赤字快速增加。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不仅地方政府财政难以为继,中央财政也将面临极大压力。
虽然我国国有资本经营利润可以用于支撑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确保我国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财政亏损面不断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当务之急,是要督促一些地方政府真正做到量入为出,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人口,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祗有控制赤字规模,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既不能走宽松货币政策的邪路,同时也不能走财政赤字的歪路。政府必须开源节流,鼓励大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确保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