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支付结算帮助,非法获利,5月22日,宿迁市宿城区法院在洋北街道巡回审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被告人杨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同时,对违法所得由扣押机关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2022年5月26日,被告人杨某为获取非法利益,在明知他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经朱某、谢某(均另案处理)介绍,并将其名下的中国农业银行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接收、转移非法资金。经查实,其提供的2张银行卡非法交易金额共计人民币5万元。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卡接收、转移王某被诈骗的金额共计人民币2万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接收、转移陈某被诈骗的金额共计人民币2万元、陈某松被诈骗的金额共计人民币1万元。被告人杨某从中非法获利人民币1000元。
宿城法院认为,被告人杨某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接收、转移,应当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杨某与他人共同实施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被告人杨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当从轻处罚。被告人杨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对其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杨某已退出违法所得,对其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杨某自愿认罪认罚,对其从宽处罚。综合全案情节,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举报犯罪行为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知情不报”甚至“为虎作伥”,只会将自己也推向犯罪的深渊。
近年来,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诈骗手段千奇百怪,诈骗方式层出不穷。此类犯罪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社会诚信,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每一起电信诈骗案的背后,都牵扯到一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的命运,而提供银行卡支付结算,帮助网络电信诈骗活动的行为,无疑助长了此类犯罪行为的产生,在客观上也加大了案件侦破难度。因此开展好“断卡”行动,严厉打击“两卡”犯罪活动,是遏制网络电信诈骗犯罪高发的有效途径。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当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损毁,不随意丢弃。2、不得出租、出售、出借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给自己和其他人造成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一旦发现买卖银行卡的犯罪行为或者自身银行卡存在异常,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或者发卡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共同维护公平诚信的良好社会秩序。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