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被害人黄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因为在微信是哪个认错了人,被骗走一万元。近日,启东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被错认顺水推舟聊起天
“朋友你是谁,是陆某吗?”
“是我。”
“是你啊兄弟,最近忙吗,有空一起吃饭啊……”
2021年6月,被害人黄某想找自己的朋友陆某闲聊,但没想到,自己记错了微信账号,找到被告人朱某问其是不是自己的兄弟陆某,朱某未否认,并顺水推舟冒用陆某的身份与之聊天。
负债问“兄弟”把钱借
2022年4月28日,朱某因经营不善急需用钱,想到自己尚背负着六七十万元的债务,于是在聊天过程中称自己资金紧张,想向黄某借款人民币一万元,并承诺一个月后即归还借款。黄某未拒绝“兄弟”的请求,遂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将人民币10000元分2笔转给朱某。
一通电话识破真面目
“你放心,我陆某不会赖你这一万元的!”朱某向黄某保证。转账后,黄某拨打朱某微信视频通话均未接通,朱某以“信号不好”的理由搪塞,黄某放心不下,次日拨打陆某电话核实发现被骗,遂报警。
期间,黄某催促朱某还款,朱某一直未透露其真实身份,并表示:“你放心,我陆某不会赖你这一万元的”,甚至以“纠纷案件已经打到了‘市高院’,需要用钱打点法官”等蹩脚的理由推脱。
被告人朱某被抓获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其近亲属退还被害人黄某10000元。
法官提醒
本案中,朱某在被黄某误认为是“陆某”后,继续以“陆某”的身份与被害人聊天并借款,该行为就是很典型的冒充被害人熟人进行诈骗。
法官在此提醒,社交软件上,当遇到“好友”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先通过电话、视频、面对面等方式验证对方是否为本人,借钱时保留借款说明等相关证据,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来源:江苏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