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案情回顾】
周先生是家中独子,1997年,与未婚妻蒋女士结婚前夕,周先生因一场车祸不幸意外去世。周先生去世后的数十年间,蒋女士始终义务照顾着周老伯夫妇,甚至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蒋女士始终如同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照料老两口,抚平了老两口的丧子之痛,也让老两口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暖。蒋女士几十年如一日地付出,亦让周围的邻居为之动容。近些年,周老伯因患脑膜炎智力减退,经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周老太也已八十高龄,无力独自担任周老伯监护人。为了便于照顾周老伯,周老太携周老伯与蒋女士一同到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周老伯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周老太与蒋女士共同担任周老伯的监护人。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近亲属以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约定不同顺序的人共同担任监护人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本案中,经走访查明,蒋女士多年来义务照顾老人日常起居,已经形成村民们共同认可的“事实家庭关系”,蒋女士也同意担任周老伯的监护人,周老伯所在村委会亦同意由蒋女士担任监护人。据此,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指定蒋女士与周老太共同担任周老伯的监护人。
【法官心语】
一、经过法定程序,非近亲属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近亲属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后,可以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对于非近亲属担任监护人,应重点考察与被监护人在情感与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密切程度,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品行,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以及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等因素。
本案办理中,我们对老人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着重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真实意愿以及蒋女士的监护能力等。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蒋女士不仅每天为老人准备三餐,忙碌的工作之余总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老人身体不适也是陪同就医全程照顾。综观本案,蒋女士守护老人二十余载,与老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家庭关系,符合担任监护人的各项条件。这份超越血缘的坚守、难能可贵的情义,早已深深融入彼此生命的守望与温暖之中,令人为之动容,应当受到珍视和弘扬。
二、弘扬尊老敬老美德,共同保障老年人晚年幸福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秀传统,尊老敬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老龄化趋势下,孤寡失能老人的养老和监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鼓励社会大众共同承担起养老助老的社会责任,来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压力。
为弘扬尊老敬老优秀传统,本案中,人民法院指导村委会制定了“孝文化”公约,通过村规民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还联合区委社工部、镇政府、村委会建立“社会褒奖”机制,授予了蒋女士“孝老模范”荣誉。今年7月,蒋女士被评选为2025年度“宝山好人”。希望这些激励机制,能够让“有德者有得”,激发更多人参与养老助老公益事业。
三、运用数字手段,全方位守护老年人最大利益
为了做好保障被监护人权益的后半篇文章,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建立了“1+N联合观护机制”,联合村委会、属地司法所、妇联等部门进行判后回访,委托社会观护员定期上门观护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关怀等多维度生活需求。此外,人民法院还建设了“涉孤寡老人指定监护人案件数据共享和联合观护”的社会治理类应用场景。依托该场景,人民法院在为孤寡老人指定监护人后,场景会自动向民政部门、妇联等单位推送相关数据,提醒引入社工对孤寡老人进行观护,并对监护人履职行为进行评价、指导,多方位、全流程守护老年人权益。
【代表点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 陶峥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老年人的养老和监护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如何为特殊困难老人选择监护人,使其能颐养天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切。本案是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监护权益的典型案例,诠释了友善互助的中华美德与法治文明的有机统一。
本案的意义不仅在于案件本身,更在于对社会价值的引领,人民法院通过指导村委会制定“孝文化”公约、聘请“道德宣讲员”等方式,将我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有助于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同时,依托数字法院的建设成果设计应用场景,联合多部门跨前一步观护特殊困难老人,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有利的法律及制度保障,探索“大城颐养”上海样本。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三十条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依据民法典第三十条的规定,约定由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不同顺序的人共同担任监护人,或者由顺序在后的人担任监护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来源:2025年9月16日,上海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