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近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深圳市泓某科技有限公司等75家空壳企业虚开发票案作出终审判决,判梁某苹等9名被告人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发票罪,对其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13年6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案件成因】
原来,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红”直播行业快速发展,流量成为“网红”争夺的盈利筹码。在该经营模式下,大量个人被引导通过短视频平台充值“打赏币”,向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打赏。此时,短视频平台本应向充值的个人开具发票,但由于个人大多不要发票,短视频平台在充值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余发票”。
梁某苹等通过第三方获取这些未开票的信息后,认为这是其虚开发票的“金矿”,便设立75个空壳企业,向短视频平台上传虚假的承诺声明书,声称某账号的“打赏币”充值业务实际归属于其控制的公司,要求平台将品名为“信息服务费”的发票开具给相关公司。就这样,梁某苹虚开团伙控制的75户空壳企业,成功获得大量短视频平台本应开具给他人的“信息服务费”品名发票,取得虚假进项,实现“票货分离”,并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进一步向下游企业虚开发票,赚取开票费。
【税警侦办】
前期,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在进行日常涉税违法态势分析时,发现辖区内有75家企业的开发票金额突然大幅增加。通过进一步分析,他们发现这75家企业由一个团伙控制,相互之间密切关联,具有较大的虚开发票嫌疑。于是,检查人员对其中开票金额较大的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结果发现这些企业均已经走逃失联。根据调查情况,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判断这75家企业全部为空壳企业,于是迅速成立检查组展开调查。
通过税务大数据分析,检查组发现向这些疑点企业开具发票的单位均为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比对发票进销项信息及纳税申报情况,发现这些企业从短视频平台取得品名为“信息服务费”的发票后,继续向下游企业开具同样品名的发票,平进平出,毛利率几乎为零。“为什么是平价交易,这应该不符合经营常规。”检查人员不禁产生疑问。
考虑到虚开发票往往伴随着资金回流,检查组决定把梳理资金流向作为案件的突破口。依托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检查组立即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反洗钱处联系,快速依法调取了与涉案企业相关的数百个资金账户。
接下来,检查组开展资金穿透分析,形成资金流向图,发现有关资金的流向错综复杂,流转账户多,既有公司账户又有大量私人账户。检查人员紧盯涉案的各银行账户信息,按企业主体及关联人员进行归类,在资金分析工具的辅助下,最终发现资金由下游受票企业支付给疑点企业对公账号后,层层回流至下游受票企业关联人员的个人账户,实现资金回流。
检查组进一步分析这些虚开企业对公账号的资金流水,发现这些企业从未与向其开具发票的上游短视频平台之间发生资金往来。发票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这些企业从短视频平台大量取得发票,怎么会没有资金往来?这个异常进一步反映出这些企业存在虚开发票行为的嫌疑。
【收网归案】
经查,以梁某苹等为首的团伙通过控制75家空壳企业,以非法手段获取短视频平台本应开具给真实充值客户的增值税发票,实现“票货分离”;虚假抵扣后,进一步向下游企业虚开以“信息服务费”为品名的发票,价税合计13.32亿元。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将涉案75家空壳企业开具的2.63万份增值税发票定性为虚开发票,按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目前,该案犯罪团伙成员已全部落网。
——案件来源:2025年11月18日,中国税务报,第7版
【掩卷沉思】
一、上游短视频平台,是否构成虚开发票?
二、面对税警检查,不慎接受到虚开发票的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陈述和申辩?
三、实体经营企业,如何防范接受到虚开的发票?
研究专线:160 6541 041 (税务律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