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件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64年 1954年
......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特色专栏 > 相关案例 >
特色专栏
相关案例
考核无依据强制调岗降薪?法院:用人单位应补足工资差额
发文单位: 文号: 发文日期:2025-11-19
张勇(化名)系一家汽车公司的项目集成工程师,主要研发电池切换项目。汽车公司在2019年度对张某绩效考核的结果是认定其不胜任工作岗位,考核方式为A项目部门主管及所在部门主管分别对张某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A项目部门主管对其在A项目中的表现结果认定为称职,但其所在部门主管对其在A项目中的表现结果认定为不胜任。
张勇不服绩效考核结果,并按照公司流程进行申诉。然而,在申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2020年5月张勇便被调动至车身操作工岗位,且将其工资扣减20%。张勇拒绝到新工作岗位,仍在原岗位工作,但公司却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向其发放工资。2023年底,张勇将汽车公司诉至本院,要求该汽车公司补足2020年-2023年的工资差额。
法院认为,张勇提供的证据能证明其所在部门主管对其在A项目打低分的部分情况与客观事实不符,其所在部门主管虽到庭但不能合理说明上述情况存在的理由,且某汽车公司未对其打分依据的事实提供相应证据。后经法院组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某汽车公司按照张某调岗前的基本工资标准补足张某工资差额;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并由某汽车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官提醒,绩效考核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手段,其合法性须满足多重条件:一是考核制度需合法有效,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二是考核标准应客观量化,避免主观臆断;三是考核过程须公正透明,用人单位需留存全程证据,包括考核数据、沟通记录等;四是结果需经劳动者确认,并畅通申诉渠道,对异议及时复核。
本案中,用人单位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调岗降薪,却无法证明考核结果的客观性,部门主管打分矛盾且无法说明依据,最终承担补足工资差额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体现了司法对用工自主权的审慎审查。
——来源:2025年11月19日,江苏法院网
Copyright © 2019 税收法宝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32100302011227 苏ICP备20022434号